《医疗器械数智化转型蓝皮书》之05:基于风险的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策略

时间 :2025-06-01 作者 : 来源:微信公众号文章 浏览 :
1753767029121a8d1ea1df8bb1a6e
2025年4月3日,工信部、国家药监局等七部门发布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(2025-2030年)》,方案明确提出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。
为深入探讨医疗器械数智化转型,在“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医疗器械行业分盟”专家委和“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能制造与智慧监管分会”指导下,冠骋信息法规研究院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编写《医疗器械数智化转型》系列文章,供从业者参考。

引言:计算机化系统合规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


医疗器械行业生产管理正面临从“纸质化”向“数字化”的转型。2025版GMP明确定义了电子记录,同时也对计算机化系统的数据完整性、审计追踪、权限控制等提出明确要求。计算机化系统合规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,更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石。国际标准和指南,如ISO 13485、ISPE GAMP5等均强调“基于风险”的验证路径,缺乏系统化风险评估的企业可能面临数据失效、监管处罚甚至产品召回的风险。本文结合国内外法规与权威指南要求(如 21 CFR Part 11、EU GMP Annex 11、ISPE GAMP 5)及行业实践,阐述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概念、必要性、验证框架,旨在为医疗器械企业提供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路径。
一、什么是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?

GxP领域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(Computerized System Validation,以下简称为CSV)是指通过系统性证据证明计算机化系统(包括硬件、软件、网络等)能够持续满足预定用途和法规要求的过程。其目标是确保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可靠性,最终保障医疗产品质量与患者安全。


二、为什么需要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?

1、GxP法规要求的演进

随着全球医疗监管体系对数据完整性和质量风险控制的强化,法规对计算机化系统的合规要求显著提高。以下为国内外法规与标准节选:
1.1.国内法规与标准节选
  • 《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2025版):第七十五条 软件确认,生产、检验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,企业应当进行确认并有记录和结论。确认至少包括软件首次使用前的确认、软件更改后必要的再确认等。确认或者再确认的方法和活动应当与软件使用的有关风险相适应。
  • 《医疗器械软件用于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软件的确认》(GB/Z 42217-2022):要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软件、用于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软件应当进行确认。
1.2.国外法规与标准节选
  • 21 CFR Part 820:要求医疗器械制造商验证软件用于生产或质量管理的计算机系统,确保其符合预期用途。
  • FDA《行业指南:软件验证的一般原则》:核心内容明确了软件验证的生命周期管理,包括需求定义、设计确认、测试和变更控制。
  • 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:附录II要求制造商对用于质量管理或产品追溯的软件进行验证,确保其符合MDR要求。
  • ISO 13485:2016(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):要求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需形成文件化记录,包括验证方案、测试报告和变更控制。
  • GAMP5 (Good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5,良好自动化生产实践指南第5版)指南:强调基于风险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框架,包括系统分类、验证策略等。
综合以上要求,可以发现国内外法规体系均提出对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要求,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已成为确保产品研发、生产及质量控制合规性的关键要素。

2、风险驱动验证的必要性

传统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采用“一刀切”策略,对直接影响系统(如电子批记录系统)、间接影响系统及无影响系统(如办公软件)实施同等强度的验证要求,存在验证范围过宽、资源分配失衡且灵活性不足的问题,对企业造成显著的合规成本压力与运营效率瓶颈。为解决这些问题,基于风险的验证(Risk-Based Validation,RBV)策略应运而生,通过科学评估系统对患者安全、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,实现验证资源的精准分配。例如,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系统需实施全面验证,而辅助性办公系统可简化验证流程。
与此同时,监管要求已明确转向基于风险的验证策略,如FDA于2022年颁布的《针对生产和质量体系的计算机软件保证草案(Computer Software Assurance for Production and Quality System Software Draft Guidance)》中明确提出“基于风险的分级验证”,EU GMP Annex 11 强调“验证深度应与系统风险级别匹配”等等。

三、企业进行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面临怎样的挑战?

企业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中面临法规、技术、成本等多维度挑战。

1.多重法规要求:若企业产品销往国外,需同时遵循国内外监管机构的合规要求,尽管各监管机构在核心原则上保持高度一致(如数据完整性、风险控制等),但在执行细节和监管要求上略有差异,如FDA侧重于实时的合规性监测与保障,EMA则更关注于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充分性等。因此企业需针对目标市场制定合规验证策略,以满足多元化的法规要求。同时,企业需实时跟踪法规动态,同步更新合规验证策略。

2.技术复杂:计算机化系统通常涉及多种业务场景、多个功能模块,从系统选型、使用、变更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均需兼顾功能与合规性的双重要求。因此,验证复杂系统需要多学科(如法规、业务、IT)知识和技能。既熟悉GxP又精通业务,还懂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,人才断层带来的培训成本亦难以估量。

3.成本较高:企业往往低估了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复杂性,实际执行过程中,需要调动多部门人员配合,且周期较长,耗费大量成本。此外,风险等级不同系统的验证标准和方法也存在差异(如office和MES)。若验证策略不合理,不仅会增加验证成本,还可能带来合规风险。

综上,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面临的多维度挑战不容小觑。企业需高度重视并积极探寻有效的应对方法,以确保计算机化系统在符合法规要求的同时,实现系统高效稳定运行,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
四、如何进行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?


基于企业在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,如何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合规化地开展验证工作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课题。

国际制药工程协会(ISPE)发布的GAMP 5是被全球监管机构广泛认可的最佳实践。GAMP5强调验证应贯穿系统整个生命周期,包括概念提出、需求理解、系统开发、测试验证、部署运行直至系统退役,通过V模型的文件架构形成系统验证流程,确保每个阶段均有明确交付物(如URS、测试报告),形成完整的“证据链”。

84f79fb7d22397391fbc954f24cdb422

1  计算机化系统全生命周期阶段定义


GAMP 5的核心逻辑是通过系统分类、风险管理、系统测试和供应商协作,实现验证资源的科学分配,确保计算机化系统稳定、可靠和合规。

1、系统分类:验证策略的基石

根据系统的复杂性、配置化、定制化程度,将计算机化系统进行分类管理,分类结果直接影响验证主计划(VMP)的制定。根据系统分类可明确验证优先级、确定验证深度、指导差异化的验证策略。通过分类,企业可避免“一股脑”式验证,例如对商用标准软件和不可配置类系统简化测试流程,而对定制化系统投入更多资源。

397d5df0daf62d7c260ec79512312038

2  计算机化系统分类、示例与验证策略


2、风险管理:贯穿全过程的验证活动

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,通过开展风险识别、风险分析、风险控制等工作满足验证要求。此外,还需建立流程,以加强沟通和审核。
  • 风险识别:旨在发现计算机化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,建立完整的风险清单,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。可按照是否关键功能进行风险识别,重点评估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或合规性的关键功能。
  • 风险分析: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,确定风险等级(高/中/低),为后续验证人员的资源分配提供依据。
  • 风险控制:通过技术或管理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,确保符合要求。
3、系统测试:基于生命周期的分层验证
系统测试是验证活动的执行层,需覆盖从需求到部署的全过程。通过结构化的测试策略将用户需求(URS)逐级转化为可执行的测试活动,确保性能与法规要求的全面匹配。具体可分为四个层级,每层聚焦不同验证目标:
  • 单元测试:验证独立模块或组件性能。
  • 集成测试:验证异构系统间接口与数据交互性能。
  • 系统测试:验证系统整体性能。
  • 用户验收测试:验证系统在真实使用场景下的性能。
4、供应商协作:高效验证的外部支持
被监管企业承担合规主体责任,企业可充分借助供应商的专业能力,减轻验证负担。例如成品软件(COTS)或可配置软件,可以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功能规格说明、设计文档及测试报告缩短验证周期、降低投入成本。定制化系统,则需与软件供应商紧密协作。总而言之,合格的软件供应商是计算机化系统合规最重要的保障。GxP系统供应商不仅需要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软件功能,更应具有完备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能力。

结语:基于风险的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,筑牢数字化时代的合规防线

在医疗器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基于风险的GxP计算机化系统验证不仅是满足国内外法规的刚性要求,更是企业构建合规运营体系的坚实基石。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化系统,结合GAMP5标准的V模型验证流程,以风险管理贯穿系统全生命周期,借助供应商提供的外部支持,企业能够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合规化地完成验证工作。未来,企业需将“主动控险”思维融入数字化转型,持续优化合规体系,培养专业人才,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筑牢防线,为患者安全和行业创新提供坚实保障。



编:王敏

校:符沁雨
审:朱晶晶


17537670310692ee29bb6ab2e341d